找到相关内容75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说 “无念为宗”

    观诸法无性而灭罪障之忏法,适用于利根人。道宣律师(596~667)有云:   言理忏者,即在利人,则多方便,随所施为,恒观无性。以无性故,妄我无托,事非我生,罪福无主,分见分思,分除分灭。……故《华严经》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3761316.html
  • 论杨文会振兴中国近代佛教

    太虚为了使佛教“不致与民众疏远”,鼓励佛教徒多作救世利人的事业,以使佛教在每个角落里都起作用,他提出要“以一地的僧寺为教化的中心,改善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,提高民众一般的教育,增加农村的生产,协取工业...

    张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161500.html
  • 生活禅手册

    ,在学习、工作、社会活动、待人接物中,努力修行大乘菩萨道六度四摄,尽职尽责,勤恳做事,无私奉献,时时处处以热心肠助人利人,以家庭、单位、社会为道场,以全部生活为修行,令善业功德、福智资粮、菩提种苗不断...

    净 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3761939.html
  • 佛教的和谐伦理思想研究

    妄语,踰墙劫夺,放火焚烧,断道为恶。大王,行如此事非为恶也。大王,若以利剑脔割一切众生,以为肉聚,弥满世间,此非为恶,亦无罪报。于恒水南,脔割众生,亦无有恶报。于恒水北岸,为大施会,施一切众,利人等利,...

    董群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21462115.html
  • 弘法大师空海传

    出家,更令人瞧不起啊!  空海解释道:“其实佛教和儒教、道教一样,都是圣贤的教诲,并没有脱离社会,逃避责任,只是尽忠尽孝的方式不同而已。我出家后一样要成就大事业,只是不在利己,而在利人。”  谈起孝道...济世利人」的宏愿必先建寺作为救济民众的根据地,并能进一步开启众人的智慧,这乃是社会救济的第一步。  「僧侣们!为了众生的利益及幸福,走上行脚之途吧!为了世间的慈悲与祝祷、为求诸神及人类的幸福而继续行脚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2162181.html
  • 佛教对“政治人权”的看法

    我将政治家与政客之不同,归纳为:政治家一心做事,政客一心做官;政治家想到利人,政客想到利己;政治家公而忘私,政客私而忘公;政治家以福国利民为立场,政客以个己之私为立场;政治家为正义而服务,政客为利益而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662506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对斋教的批判

    堂奥,最少亦能解疑惑、明真假、辨邪正,即此一点可以自利,亦可利人。[58]  本文的作者陈道圆,原是星岛中和堂的堂主,后来皈依了佛教,[59]他的呼吁是全面性的,加上其熟知先天道(派)的教义,内容颇具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662666.html
  • 菩萨律仪

    止者止,当作者作,体是善法,卽是摄善;由持戒故不扰恼有情,卽是摄生;故摄律仪戒亦卽是摄善法戒、饶益有情戒。又,摄善戒,修诸善法,卽是遵奉佛制,遮断众恶,是摄律仪;行善利人,卽是摄生;故摄善法戒卽是...

    续 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0962887.html
  • 完成在人格——重读太虚大师《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》

    信仰,切实了解,并实行佛法,住持佛法,宣传佛法,使世间上之佛教日臻发达,以达到利人济世之目的。   僧格之产生及养成:甲、以三宝之信产生僧格:1.信法,2。信佛法,3.信佛法僧。乙、以六度之学养成僧格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4162938.html
  • 佛教的人间性与超人间性及当代人间佛教的困境与出路

    行为习惯。这些倾向都严重地偏离了佛教理论的真谛,歪曲了佛教的形象,不断销蚀佛教存在的社会基础,限制了佛教济世利人作用的发挥,特别是在民族危亡急需全民族振奋的背景下,这些现象尤其显得保守与颓废,人间佛教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05262956.html